光的折射教案

时间:2025-07-13 12:26:08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光的折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光的折射教案1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7)提问:

①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②有的卧室墙壁粉刷成淡蓝色,你们知道这有什么作用吗?(墙壁会反射淡蓝色的光,使卧室内光线柔和)

4、指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

(1)谈话:谁注意过放在水中的铅笔或筷子是什么样的?

(2)观察:将铅笔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看到什么现象?

(3)讨论:这是怎么回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4)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间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方法是:

①每个组都有一个杯子,在杯子外壁贴着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的纸,在纸的黑色部分有一条竖着的窄缝。让电筒光通过纸缝斜着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照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这个地方作个记号。

②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内倒入水,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电筒光还是朝原来的万向射入,倒入水后,光却没照在对面杯壁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向旁边移动了,这说明什么?(光入水后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

(8)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折射。

(9)讲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空气进入水后(杯壁较薄,可以忽略),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所以杯中加水后,光照在对面杯壁的位置就移动了。

光从空气进入水后,传播的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水进入空气,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同样会发生折射。

(10)讨论:现在,谁能解释一下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发生弯折现象?

(11)讲解:水中铅笔弯折的原因。

巩固应用:

l、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反射?

(2)什么物体能反光?如果说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对不对?

(3)有三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分别为白色、蓝色、黑色,在阳光下,它们的反光会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光的折射?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

布置作业

用手电筒、小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研究:当镜面的角度不变时,反射光的方同与照射光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折射教案2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 ……此处隐藏19913个字…… B C D

2、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

A.树荫下地上有很多光斑 B.人在河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C.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D.从侧面看鱼瓶中的鱼变大了

3、一束光经过一三棱镜,试完成光经过棱镜后的传播径迹

4、有经验的渔民在插鱼时,不是向着看到的鱼的方向插,而是向着看到鱼的下方插,这是为什么呢?

5、对比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异同。

四、学后反思:

光是我们的朋友,通过本节学习,你对“光”肯定有新的认识,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还有哪些的困惑,你一定会进步得更快。

光的折射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并掌握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难点:

折射现象的解释,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具演示:

烧杯,筷子,水,硬币,挂图

引入新课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教学过程

(一) 什么叫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二) 探究规律 (通过画光路图解释)

1.观察光路图(挂图)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光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光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①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和减小。(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②让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和减小。(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③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三) 应用和光折射现象的解释

(1)渔民叉鱼时,总是在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2)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

(3)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为什么?

(四) 画折射光线的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2) 给出入射光线画折射光线,给出折射光线画入射光线。

(五) 课堂练习(见小黑板)

课堂小结:

1. 知道什么是光折射现象及规律

2.能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能根据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 知道折射时,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光透过其他物体时的折射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透明水杯、相同大小玻璃球人手两颗、铅笔人手一支、水。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讲述生活趣事“小猫抓鱼”,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猫想抓鱼缸里的小金鱼,它的小猫爪每次都是对准小金鱼的,可是怎么也抓不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并回答

3、教师小结幼儿的答案。

二、教师介绍今天的实验材料,并操作示范,引发幼儿思考。

1、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猫抓鱼”的有趣现象,小朋友们肯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要做的小实验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清水和透明杯,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将手指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3、幼儿猜测将会出现的现象。

4、教师小结:手指放入水中,会发现手指折弯了,手指在水中的位置跟我们眼中看到的不在同一位置,这是因为光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吧。

三、教师带领幼儿做铅笔插入水中的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透明水杯里倒入约2/3的清水,放入铅笔。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从杯子的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会发现什么现象?

3、教师小结:可以发现水面外地部分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入到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像是被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四、引导幼儿观察投入到水杯中的玻璃球和水杯外的玻璃球。

1、教师介绍试验方法:将一个玻璃球放到水杯里,并将另一颗玻璃球放在杯子的旁边,幼儿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接着再从杯子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向观察水中的玻璃球。

2、幼儿自由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积极讨论探索。

3、教师小结:从侧面观察水杯中的玻璃球时会显得较大,而水杯旁边的玻璃球为正常的大小。当从上或从下观察水中的玻璃球,将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

光的折射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光的折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