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1 07:12:06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1

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各式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无论怎么变,怎么改,基本的几个理念,语文教师是应该具有的:

一、语文课堂要有趣味性;

二、学生要学到“不会的知识”;

三、要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上述观点,对人教版必修二中的《孔雀东南飞》这篇经典的篇目做了如下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给出一些基础的讨论话题,各组同学根据兴趣来选取(或者自己命题),并展开讨论研究。在讨论的基础上,下节课再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讨论研究的成果。

于是,自己根据“积累整合”“阅读鉴赏”中的新课标理念选择列出了如下问题:

一、悲剧产生的原因。

二、刘兰芝有哪些动人之处?

三、你是怎么看待“焦仲卿的性格软弱”这一观点的?

四、本文文学常识归纳分析。

五、本文写作手法分析。

在学生自己的分析提议下,后来又列出两个待研究的问题:

一、文章结尾感情色彩、行文特点之比较分析。

二、同样性格的人如果生活在现在社会,会有怎样的结局?

各组同学开始当堂选取感兴趣的话题并展开讨论。教师此时适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下一节课,各组开始将自己的研究讨论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积极、踊跃地向大家汇报。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组的成果展示。他们的幻灯片比较简单,只有一张,但内容应该是最好也是最充分的。他们系统而又深邃的思维,严谨的论述令我大为惊喜,他们研究的话题是悲剧产生的原因,发言归纳如下:1、门第观念 2、儒家文化 3、人物性格 4、多年无子 5、“恋子情节”。

第一组的一个同学具体阐释道:故事发生在汉末,当时的家族、门第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是比较大了,这为焦母休兰芝埋下了祸起之根,同时也为后文刘兄逼迫兰芝再嫁做了“门第上”的铺垫;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一些礼法观念渐行渐深,“长兄为父”等观念的影响也为悲剧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还有人物性格的关系,兰芝的聪明而又刚强的性格,婆婆那让普通人不可理解的性格,焦仲卿勇于反抗但又不敢违背母命的性格,这些人在社会门第观念、儒家文化部分糟粕的影响下,将命运交织在一起,将语言行为交织在一起,最后两个男女主人公纷纷走向了自己的不归路。他们组的第二个同学这时着急地补充道:古人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受此影响的焦母无缘无故的向聪明美丽的兰芝大发脾气,也是大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即使是现代社会,也会偶有发生的。天生丽质的刘兰芝真的是可怜而又无辜;当然焦母看不上兰芝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学上所说的“恋子情节”。焦母孤身一人将焦仲卿拉扯大,而美丽、能干、多才的儿媳妇的出现大大影响到了母子之间的关系,深怕失去“子爱”的焦母定会找各种借口来休掉刘兰芝。

此时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充沛的活力和广阔的想象力,他们开拓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很大的。前提是只要你敢于放手,敢于给他们机会和空间。

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我也真的开始佩服孩子们所具有的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了。由此想到,自己包括很多老师可能会有着共同的一个教学弱点,面对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可能会将一些简单的知识归纳交给学生去“做”,去“探讨”,而将一些感觉重要的知识自己来讲。孰不知,这么做是在浪费学生的人力资源,也是在浪费我们每一个人宝贵的时间,更是浪费好的教学理念。学生要学到“不会的知识”的真正含义,不仅包括老师要讲的,当然更包括同学自己研究讨论来的。

另外一组同学的发言也博得了全体同学的喝彩。

他们研究汇报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看待“焦仲卿的性格软弱”这一观点的?

小组在分析完文章相关内容后,总结到:我们的观点是赞同这一观点。事情之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与焦仲卿的懦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当初他再坚强一些,勇敢一些,最后也许会和刘兰芝幸福地生活在一块。总之,和谁过一辈子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轻言放弃。

最后精彩的一句话赢得了全体同学的欢呼。

当然,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引导和推动。

在他们进行分析的同时,教师适当地抓住主要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更深化的推动。比说说讲到兰芝性格时,教师应强调关注的一句话“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即使在最后要走的时候,都不忘叮嘱小姑要好好照顾老人。可见其品行之优,言谈之妥。在谈到刘兰芝与焦仲卿性格异同的时候,在“不同”的方面可强调分析兰芝死前的“掩口啼”,“出门啼”,未告母,十分隐秘,而焦仲卿死前的“明告母”这些细节;“同”的方面(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可关注刘兰芝最后“举身赴清池”的“举”,说明她还对焦有所牵挂,所以才如此之重,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之后的焦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挂”,爱妻已逝,多活无益,才如此之轻。

一节好课,真的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学生积极地投入。对于一些教学理念也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的在每一堂课上去总结,去反思,去探索,去创新。

给学生几只自由想象的风筝,他们会给你一片美丽的充满知识的天空。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2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有三首诗歌:《氓》、《离骚》和《孔雀东南飞》。每一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无论女子或男子,都经历过人生的大悲痛,面对现实,他们理智地作出最终的选择。

比如氓的妻子回顾当年热恋时,自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与心上人难舍难分;回忆盼嫁时,“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用情之深,用情之专,有多少苦恼,就有多少甜蜜!然而,曾是生命中最爱的人儿,竟然不仅“二三其德”,还在“既遂于心”后,“至于暴矣”!这是多么巨大的打击!假设发生脆弱的人身上,怎么活下去呢?从弃妇对氓的称呼:用敬语“子”回忆两人热恋时的他,到语含轻蔑地用“尔”讥讽氓的占卜并不诚心,再到直接用男子通称的“士”直斥氓虚伪的本质,可见她对氓的认识被弃后反而越来越深刻。于是,一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足以流传千古的教训,将昔日恩爱化作了一缕烟云;提及“总角之言,言笑晏晏”时残存的一点伤感,也被“反是不思,是以焉哉”绝决从眼角拭去!两千多年前,一位弃妇,在容华逝去,遭遇背叛后,为什么没有走上绝路?

比如屈原——当年楚怀王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因为小人“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至“朝谇而夕替”,突然坠入人生之深渊。朝廷之上,楚王不能识别忠奸,小人“背绳墨”“竞周容”,楚国政治陷于混乱,楚国命运令人堪忧!他能不忧愤吗?满 ……此处隐藏10329个字……及在教学内容、结构和节奏的设计上,注重教学的变式注重学习缺口设置的跳跃性原则,本文设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及思维个性。根据这些,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疏理故事情节,整体感受全文;教学难点为抓住事情本质,深入探究故事思想意义。以屠洪刚演唱的孔雀东南飞为切入口,在篇幅长短的缺口之中,让学生领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及其蕴含的思想意义,并有新创新发展。

教学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借助工具书,疏通重要字词

二、导入课题

大家有没有听过屠洪刚演唱的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它是根据我国古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而成的,原文字数为1790字,可改编的歌词却只有100来字,但被现代人广为传唱,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品一品歌词,看看《孔雀东南飞》究竟魅力何在?看看1790字与一百来字之间到底演绎着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三、设置缺口,让学生在补缺口疏理故事情节

1、阅读课文,能否应用课文来诠释歌词。

提问:在对歌词的整体感知中,你读到一个什么故事?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暗示了什么人物的命运?千般怜爱,万种柔情写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体现相思如何能成灰?心碎的时候,哪些秋声让人格外悲?天若不尽人意中人意是什么意愿?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给人怎样的感觉?它仅仅是环境渲染吗?哪种离别不伤悲文中有几次离别,两次伤悲情感相同吗?何时何地相会二人以怎样方式最终在一起?

讨论归纳:

⑴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暗示兰芝被遣后一去不返)

⑵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恩爱体贴):

①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③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聊,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④ 兰芝:勿复重纷纭,何言复来还;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念

⑤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⑥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⑶ 相思成灰: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幻想破灭)

⑷ ① 秋: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② 声:隐隐何甸甸(马车声),摧藏马悲哀。(马鸣声)

⑸ 与哪种离别不伤悲。

① 生离:哽咽不能语(焦仲卿),涕落百余行(刘兰芝)隐隐何甸甸(沉重)二情同依依(依恋)

② 死别:吾独向黄泉,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长叹空房中,渐见愁煎迫,心知长别离。

⑹ 天若不尽人意:不久当归还,不久望君来。(以我应他人)

⑺ 何时何地相会: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问:在诠释中能否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问:在诠释中能否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故事的情节并说出你的感受。

归纳:被遣──离家──逼婚──殉情──合葬

文章分析到此,通过歌词与文章的对比,基本上疏理了故事情节,从整体上再次了感受全文。教学难点为抓住事情本质,深入探究故事思想意义。但是本文的重点即抓住事情本质,深入探究故事思想意义还未完成。如何更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呢?

我还是决定从缺口教学入手。进行缺口教学要确定学习缺口,确定学习缺口有一定的依据,其中有一条便是:意识情绪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意识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所谓潜意识,是指主体精神世界内部在某一特定时刻处于沉睡状态,处于内部注意中心之外,意识阈限之外的全部心理事实。如果在学生容易产生潜意识的知识点上确定学习缺口,可把他们的意识活动由潜藏状态推进到激活、奔突与融汇贯通的状态。创设情境,特别是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之中,造成这一效应是确定学习缺口的重要情绪依据。所谓愤悱状态,就是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激活,对知识往往能入脑。

于是我在分析完情节之后,立即利用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中。

我用沉痛的语调说道:刘焦最终选择了殉情。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提到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目的就是为了告戒后人不要再让这类的事情发生。为了避免刘焦悲剧再次唱响神州大地,那大家就要纠根刨底,看看造成刘觉生离死别的原因是什么?(请两位同学简单表达一下看法)

根据大家的回答,我总结: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

1、焦母的专横粗暴

2、刘兴的自私势利

3、焦促卿的懦弱与忠贞

4、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5社会环境,封建礼教。意见有很多,哪个才是呢?我们应该看到,在这场悲剧中,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构成要素。那么,我们是否能够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悲剧的原因呢?

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尖锐的冲突,课文中展示了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从冲突双方的性质来看,一方追求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它是正常的,自然的,健康向上的,但是却处在被压抑的地位;一方则代表腐朽陈旧的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在《孔雀东南飞》中表现为封建家长制权威。

既然都写到了死亡,这里有必要思考死亡的美学意义。应该说,死亡终究是悲凉凄惨的,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说到这里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激活,课堂气氛很活跃,于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封建家长制对人们的戕害,我质问到:焦仲卿,刘兰芝可不可以不用死亡,而用其它办法或者私奔、抗争到底,派人劝说

学生发表了很多的意见。没有知识的灌输,可是他们对知识往往能入脑。这就是缺口教学的魅力所在!

课下,因为这一次和谐的课堂,我思考了很多,再次深切感受到,有时不是学生不爱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必须做细致的符合实际的设计,比如缺口教学是很好,但操作起来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师生的配合,其中,摆正教师的位置,由学习的引导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激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进行缺口教学就必须遵循这么几项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缺口教学重在强化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缺乏生机的模式中走出来,注重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二是跳跃性原则。在教学内容、结构和节奏的设计上,缺口教学应纠正按部就班之类程式化的偏向,注重教学的变式,注重学习缺口的设置。三是渗透性原则。在教学方式上,缺口教学反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而主张根据顿悟思维的发展规律,在学习活动中实现潜移默化式的教学。四是交叉性原则。缺口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堂和学科以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缺口,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五是调控性原则。缺口教学也不能放任自流,根据国内教学现状,应采用轻模式而重规律的做法,按照一定的轨迹去操作。我是一名新教师,经验不足,使我的教堂机智不够。因此,我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课堂教学。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